江湖悠悠阿寻姑娘的故事
-
2025-03-20 08:01:24
- 编辑:紫卡
- 来源:鹰潭手游网
起初,还以为这是个痴情女和负心汉的俗套爱情故事,结果发现这是一则关于理想与生活、抗争与妥协的寓言。有个叫阿寻的柔弱女子,为了找不知去向的心上人,还有四瓶传说中的酒,踏上了孤独的旅途。她走遍江湖各处,最后又悄无声息地回归了自己的生活。

在沙漠,我头一回遇见阿寻。她满脸愁容,憔悴得很,就手腕那串悦耳的铃声还有点亮色。阿寻喝醉了,在客栈里发酒疯,可一提起那个“他”,脸上就“出现一些孩子般的神采”。
在城镇,我又碰到了这个奇怪的女子。阿寻坐在“他”曾经坐过的位置,微笑着回忆过去,喝醉后,她把压抑已久的心事吐露出来,甚至嚎啕大哭。
在绝情谷,“他”还是没出现,阿寻有点绝望了,想喝下毒酒忘掉这一切,我出于侠义精神,赶紧上前阻止。
在世外桃源,阿寻终于找到了第四瓶酒,却出人意料地把它洒进风里。
最后,阿寻回家了,又穿上那件浆洗得有点发白的围裙,抖落汤勺表面的灰尘,给自己做了一顿朴实的饭菜。
“世间有四种特别的酒,只要我找到,他就会回来。”在武侠文化背景下,这设定挺荒诞的,就跟“集齐七颗龙珠就能召唤神龙”一样。其实作者已经暗示我们,阿寻根本不可能找到“他”,或者那个“他”压根就不存在。
阿寻是慢慢接受这个事实的。在沙漠和城镇时,她还心存幻想,不停地跟大侠诉说思念。到了绝情谷,她开始明白这种思念只是可笑的妄想——“他真正想要的,不过是绝情谷的花罢了”,“那是情花,一生只开一次”。
情花和四瓶酒一样,都是虚无缥缈的东西。当她到了桃花源,终于清醒了——“当我终于登上山峰,只有冰冷的风在回荡”。阿寻醒悟了,这是没有希望的追逐,所以她放弃了,把千辛万苦得到的酒洒进了泥土。
就像《等待戈多》里的流浪汉说的:“我在等待戈多,可我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来。”无论是戈多还是四瓶酒,都是人们内心对美好的投射,明知遥不可及,却还是忍不住相信,飞蛾扑火的过程又痛苦又快乐,直到泡沫被戳破,才会彻底清醒。
故事里先后出现了沙漠、城镇、绝情谷、桃花源、乡村五个场景,某种程度上也暗合了阿寻的心路历程:沙漠代表绝望、城镇代表希望、绝情谷代表幻灭、桃花源代表归隐、村庄代表生活。
大侠第一次遇到阿寻时,“她沙哑的嗓音像风吹麦浪,像浆洗衣物,让人回忆起一些遥远的市井气息”。能看出阿寻的底色是生活,是朴实的柴米油盐。这一路,她去了江湖里很多令人惊叹的地方,却没因为游山玩水而快乐,现实不断让她清醒:沙漠里唯一的客栈是黑店;喧闹的城市里没个能倾诉的人;美丽的绝情谷传说,是人们编造的谎言;静谧的桃花源,竟是个土匪窝。偌大的江湖,找不到一处能安放灵魂的地方,最后,阿寻只能无奈地回家。
阿寻的旅程,隐喻了我们对理想的追逐和妥协。江湖也许真有四瓶酒的传说,但只有极少数人能得到,更多人和阿寻一样,有过不切实际的梦想,也曾拼命努力过,最终却败给了现实,继续着平凡的生活。
村庄里,那个向大侠挑衅的桀骜少年,其实代表了曾经的我们,初生牛犊不怕虎,对世界充满热情和好奇——“将来,我也会成为你这样的大侠!”
想起《黄金时代》里的话:“那一天我二十一岁,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,我有好多奢望。我想爱,想吃,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,后来我才知道,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,人一天天老下去,奢望也一天天消逝,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。”
当我们有了人生阅历,再遇到少年,不禁相视一笑:看,很久以前,自己也曾年少轻狂过!
最后,大侠路过一个陌生的墓碑,上面刻着“阿远”。这大概就是阿寻要找的人。墓碑周围种着不知名的红花,突然想起阿寻说过:“他喜欢花,我就在屋外种了许多”。让人脊背发凉,也许很久以前,阿远就死了,这一切可能都是她的臆想。
阿远其实就是远方,是理想的方向。甚至可以大胆猜测,是阿寻亲手杀了阿远,巨大的悲伤让她蒙蔽了双眼,于是她选择自我欺骗和逃避。
经历了很多后,阿寻疲惫地回家,做了顿饭,在屋里哼着歌。这顿普通的饭菜,就是她和自己和解的象征。
小说《棋王》结尾写着:“不做俗人,哪儿会知道这般乐趣,家破人亡,平了头每日荷锄,却自有真人生在里面,识到了,即是幸,即是福。衣食是本,自有人类,就是每日在忙这个。”
无论如何,日子还要继续,阿寻不再渴望寻找,只是把那串风铃挂在窗台上,那是阿远送的,她决定留着。那串风铃,代表了生活中的一丝希望。只要希望还在,故事就不会结束。